山东理工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酒店欢迎您!

以文化建设统领酒店持续健康发展

  杨嵩先   梁志新
 
  文化是根,文化是魂,文化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发展的持续动力。一直以来,中心始终秉承用文化经营酒店,用文化塑造品牌,用文化引领发展的理念,用心血和智慧打造酒店服务文化的新高地。
 
  一、以大学文化为根基,培植造就“学者之家”文化品牌。
 
  中心成立于2001年。坚持以大学文化为根基,潜心探索优秀大学文化与中心服务文化的的结合点,充分利用大学文化的丰富资源,全力培植以“学者之家”为内核的服务文化品牌。
 
  中心坚持把学校的“校训”和“校风”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地引入到文化品牌的创建中。通过对校训“厚德、博学、笃行、至善”的理解和研读,强化对员工职业道德、社会公德、个人品德的培养和塑造,升华员工的职业价值取向,提升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。在经营工作中,中心将“厚德”作为重诚信、讲承诺、守信用的理论指导,大力弘扬“诚信为本、以德兴店”的理念,把诚信经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,作为开拓市场的第一张名片。中心注重用文化建设引领服务工作的开展,竭诚为宾客提供至真、至诚、至善、至美的人本服务。“敬业奉献,追求卓越”的校风已成推动中心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,已成为中心文化风格的集中体现。
 
  中心特别注重营造和创设以高尚、优雅、和谐为主旋律的浓郁文化氛围。经过匠心布局,精雕细琢,把体现大学人文景观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图片悬挂于酒店适宜位置;把名人字画、艺术刻字等巧妙地布局于服务区域;把承载地域特色文化的经典艺术珍品精心陈列、排布于酒店消费空间之中。在学校特色文化的影响下,中心在所有顾客服务场所设置了精美的阅览书架,着力把中心打造成一座小型的艺术馆、图书馆和博物馆,使其充满浓郁的书卷气息,文学气息和独特的酒店文化气息。
 
  中心在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,全面贯彻“崇尚自然、自主创新”的经营方针,遵循以顾客利益为关注焦点的服务原则,深入开展规范化、定制化、个性化服务活动,形成了“热情真诚、规范细腻”的服务特色。
 
  二、以陶瓷文化为特色,潜心创建主题文化酒店。
 
  中心在持续升华“学者之家”文化品牌价值的基础上,继续加大个性化主题文化建设力度,致力创建特色鲜明的陶瓷文化主题酒店,弘扬淄博优秀的陶瓷文化。中心以艺术陶瓷、园林陶瓷、日用陶瓷为载体,以开发陶瓷文化的气韵、品位、灵性为主旨,历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,实现了淄博陶瓷文化与酒店物质文化、行为文化、精神文化的深度融合。在创建过程中,中心巧妙利用陶瓷的装饰艺术,营造出以吉祥富贵、平安美好、欢快愉悦为主旋律的文化环境,注重美食与美器的完美结合,深度开发陶瓷的色釉艺术,倾力打造色彩绚丽的文化空间。中心大力渲染陶瓷的刻字艺术,全面提升主题酒店的文化品位,推崇陶瓷的绘画艺术,尽情抒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。
 
  通过主题文化酒店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,进一步突出主题文化的深刻性、审美性、识别性和拓展性,把酒店塑造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“文化磁场”。倾力营造高品位、全方位、连贯性的文化氛围,形成了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品牌。从而激发了宾客的强烈感情认同,培育形成了忠诚的消费群体,实现了竞争实力的显著提升。
 
  三、以齐鲁饮食文化为亮点,着力打造地域鲁菜品牌。
 
  中心长期潜心致力于地域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、利用工作,执着于地域鲁菜的创新发展工作和地域美食的挖掘、整理工作。遵循博采众长、兼收并蓄、精益求精的原则,前瞻性地提出了以“追溯、传承、固本、创新”为主导的地域鲁菜发展方向。把地域鲁菜的特质准确概括为“京韵鲁味、规制讲究、咸鲜醇厚、艺极味真”,实现了对酒店菜品品质的理论升华。
 
  在实际工作中,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并进,开放与包容和谐发展,传统经典与时尚元素相互融合,美食名馔与文化饮食相得益彰,植根于地域饮食文化沃土上的菜品体系内涵不断拓展。2011年12月和2012年11月,中央电视台《走遍中国》栏目组两次莅临中心拍摄了《鲁菜》专题片及蕴含地域饮食文化特色的《八方小吃》专题片,把鲁菜这一山东品牌推向了全国。中心重点推出的百年名宴《博山四四席》,在全省鲁菜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。中心制作的“传统鲁菜”在《中国大厨》杂志2014年第5期上予以刊登并作介绍。2014年11月在全省家常菜比赛中,中心参赛菜品“博山三锅”获得“美食山东——家常菜”大赛金奖并荣获“美食山东十大特色家常菜点”荣誉称号。近期中心研制的“淄博酱肉”、“淄博菜煎饼”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收录为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中心精心搜集、整理的地域经典传统菜品介绍已有60多个。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挖掘传统菜品的文化渊源,阐释传统菜品的内在特质,表明传统菜品的制作技艺,详述传统菜品的传承价值,汲取传统菜品蕴含的精华元素,精心打造传统经典美食,着力推崇文化餐饮。
 
  四、以制度文化为保障,凝聚形成内涵发展的持续动力。
 
 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,提升科学管理水平。中心已经建立健全了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,突出抓好制度的落实,实现管理制度及管理效率的最优化。制定管理服务规范,完善质量评价体系。中心制定管理服务规范111个,以此培养全员的标准意识、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,自觉养成按照规范与标准做好服务工作的良好习惯。编写上岗要求,明确履职条件。中心依据工作职责、任务目标和服务质量标准编写了40个不同岗位的上岗要求,力求细致、明确、具体,切实符合岗位服务工作需求。优化服务流程,提高工作效率。中心精心编制各岗位服务流程500余个,努力做到各项流程衔接自然、环环相扣,为有条不紊地做好服务工作发挥积极指导作用。修订作业指导书,优化服务能力。中心对所设置岗位的《作业指导书》进行了认真的修订与完善。使员工自觉做到“五个明确”,即明确作业程序、明确作业时间、明确作业方法、明确作业过程、明确作业程度的质量要求。健全服务质量记录,深化可追溯性管理。中心不断更新、优化记录表格,完善记录内容,明确填写责任,规范填写要求,统一评价标准,把可追溯性管理逐步引向深入,现已核定具有实用价值的各类记录表格150余个,为掌握实情、发现问题、持续改进提供了详实的依据。
 
  为实现科学管理、健康可持续发展,中心一直在努力。